第(3/3)页 结束后,莫文琳跟着龚远江、曹思他们回去了,说是要汇报一下近期的工作,毕竟龚远江也是她名义上的导师。 像莫文琳这种交流生,之后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也是会有两个导师的。 龚远江一行人刚离开后不久,冯盛东便过来了。 许秋也见到了冯盛东的本尊,之前他们都是通过语音电话进行联络的,现在算是正式面基。 冯盛东的样子,和许秋想象中的稍稍有些不同,看起来是老实人模板,比较儒雅,冯盛东中文说的还是比较溜的,可能是他在国外待的时间相对比较短的缘故。 一般在国外待久了,回国说中文就会有一个适应期,而且经常下意识的中英文夹杂,就像魏兴思之前的那样。 魏兴思和冯盛东打了声招呼,下意识的将手伸向了办公桌上打印出来的《自然·能源》文章。 然后,魏兴思突然想到冯盛东也在作者名单上,便又把手缩了回去。 许秋把魏老师的动作看在眼里,差点当场笑了出来,还好忍住了。 因为平常沟通比较多,所以没有太多的话题可聊,随意闲扯了几句,冯盛东便告退了。 魏兴思也没有挽留:“行,那你先回去休息,晚上六点记得一起出来吃饭。” 冯盛东是魔都本地人,之前也是魔都综合大学毕业的,因此对这边还是比较熟悉的,不需要怎么招待。 而且,双方都合作发表了那么多文章了,不算是外人。 之后,其他老师的拜访,许秋就没有参与了,毕竟都不是很熟。 许秋返回216,继续为大会的汇报做准备,他隔着墙能够听到隔壁218房间开关门的声音,隐隐约约的交谈声,以及魏兴思爽朗的笑声。 他稍微有些好奇,魏老师后面新打印出来的《自然·能源》文章,到底有没有用的上? 大概率是用上了吧。 晚上六点,魏兴思领着一大波人前往本部三楼餐厅,他已经提前预定了有三个大桌的包间。 除了提前过来的马薇薇、龚远江、冯盛东等几位老师外,魏兴思还邀请了材料系的副系主任方光武,材化教研室主任周数学,以及化学系的孙正,物理系的唐云坤。 另外,这次的聚餐时间刚好离元旦很近,因此也被当做是课题组的年终聚餐,课题组的成员悉数到齐。 加起来一共10多位老师,15位左右的学生。 老师们坐在一桌,学生们坐一桌。 许秋本来想去学生桌那边坐,和韩嘉莹坐在一起的,结果被魏兴思给拉住了:“许秋,你和我们坐一桌吧。” “……好。”许秋大概知道,魏老师这是在给他造势和铺路,把自己的人脉资源传承给他,因此没有拒绝,他对着学妹摊了摊手,做出一个“我也很无奈”的动作。 韩嘉莹朝许秋展颜一笑,似乎在说:“我很好,你去吧,不用管我……” 虽然许秋上了老师这一桌,但他毕竟资历尚浅,因此坐在了魏兴思的对位上。 饭菜是提前订好的,餐厅自己按照标准进行配菜,一共有十几道,都是江浙菜系,许秋又看到了熟悉的大盆鱼头汤。 吃饭的流程,也和去年的年终聚餐时差不多。 只是这回的规模更大了,到访的老师更多了,许秋也喝上茅台了,日子越来越好了。 作为唯一一个混入老师群体里的学生,许秋自然也成为饭桌上被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有些之前对许秋不是很熟悉的老师,现在对他的印象加深了不少。 毕竟,国内学术圈里,发表一篇文章,人们虽然会关注第一作者,但对通讯作者的关注程度会更多一些。 人们在提及一项学术成果的时候,通常不会说是“第一作者的工作”,而是说“通讯作者课题组的工作”。 因此,近一年来,组里接连发表很多的大文章,魏兴思的名气已经打了出去,这是文章发表自带的影响力。 而许秋现在积累的名气,或者说影响力,很多都是在魏兴思推动下产生的。 比如,当组里发了大文章,魏兴思出去吹牛逼的时候,他总是会提到一句:“这是我们组里许秋的工作。” 学生阶段,影响力的积累确实会有些慢。 不过,对于许秋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等将来要是能够发表几篇CNS,影响力瞬间就会MAX。 但魏兴思不知道许秋能开挂,他只是站在常态上进行考虑,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许秋争取最大的利益。 晚上饭局结束后,家住在魔都的老师们上基本都回家了,魏兴思带着其他老师出去活动筋骨。 同时,课题组也放假半天,由许秋、吴菲菲带着一众学生出去玩桌游。 周一,魏兴思因为需要招待其他前来的老师,所以通知众人今天不开组会。 许秋没有去魏兴思那边凑热闹,他留在了材一216,继续为大会演讲做准备。 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这是许秋第一次以报告人的身份,参加规格这么高的会议,而且还是脱稿演讲,万一在现场卡壳了,那就尴尬了。 课题组其他人也在为大会的召开进行筹备工作,包括预订盒装水果,帮魏兴思准备报幕稿,领用一次性杯子,准备瓶装饮用水等杂七杂八的事情。 另外,像龚远江等已经来过一次的老师,今天就没有再出现,比如龚远江是带着曹思去了魔都交大,拜访那边的朋友。 研究者们一般都比较忙,像这种“长江”级别学者,他们出一趟远门,一般都会同时拜访好几个课题组,堪称是时间管理大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