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 《自然》文章,顺利投出!(求订阅)-《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3/3)页

    标题是“单结有机光伏器件,效率超过了18%”,非常的简洁。

    说起来,最开始学姐教许秋写SCI论文的时候,曾经说过标题非常的重要,一定要起的非常“哇塞”。

    许秋当初也是深信不疑,但随着自己发表文章的数量慢慢变多,他发现当一个工作非常厉害的时候,完全不需要多余的解释,直接把工作的亮点怼上去就足够了。

    比如,现在许秋起标题的时候就非常的随意,这个标题他只用了十几秒钟就想好了。

    文章的标题,魏兴思没有发表意见,算是默认了。

    随后,魏兴思看了看作者名单,扫了一眼十二个作者,目光在许秋名字后面代表着通讯作者的“*”上多停留了几秒,随口问道:“许秋,你第一次当通讯作者,有什么感觉?”

    “好像……”许秋挠了挠头:“没什么感觉。”

    魏兴思被噎了一下,过了好一会儿,似是回忆般的说道:“我第一次当上通讯作者,是33岁,那时我进入NREL一年半……”

    接下来,魏老师没有像平常看文献那样跳着阅读,而是顺着从摘要、引言、正文、参考文献、作者贡献、支持信息……读了下来。

    中途,他偶尔转过头和许秋交流上几句,改动几个形容词、动词、从句。

    魏兴思并没有对正文做出太多的修改。

    一方面,许秋拿出来的《自然》文章草稿已经被反复修改过了,不存在太多明显的纰漏。

    另一方面,魏兴思也知道,现在的许秋在有机光伏领域上的造诣,事实上已经超过了他,如果强行提出意见,要求许秋修改,可能反而越改越差。

    其实,研究生对某个细分领域内的理解超过老师,在科研圈里,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举个例子,魏兴思课题组内,“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级领域;

    “非富勒烯受体”、“富勒烯受体”、“聚合物给体”、“小分子给体”等等,是“有机太阳能电池”这个一级领域下细分的二级领域;

    “ITIC系列受体”、“PDI系列受体”等等,是“非富勒烯受体”领域下细分的三级领域;

    “IT-4F受体”、“IDIC受体”等等,是“ITIC系列受体”领域中下细分的四级领域;

    往下还可以划分五级、六级、七级……细分领域。

    导师建立一个课题组,一般会深耕一个或多个一级领域,而他带的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这个一级领域内,某个细分领域进行选题、研究。

    导师因为有过去的研究经验,所以他在一级领域内,大概率是强于学生的。

    不过,对于具体的五级、六级、七级……细分领域来说,实际负责做实验的学生,就会强于导师。

    许秋现在的情况,属于比较特殊的,他在有机光伏这个一级领域超过了魏兴思,甚至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内,世界上最顶尖的学者之一。

    像韩嘉莹、邬胜男、莫文琳,她们分别专精于给体材料、受体材料、三元和叠层器件,在对应的细分领域下,她们是比魏兴思要强的,但对于有机光伏领域整体的理解,还是弱于魏老师的。

    魏兴思在反复检查、修改了两遍《自然》文章后,把正文、支持信息、原始数据等拷贝到大电脑上,完成了《自然》文章的投稿。

    “呼——终于完成了。”魏兴思脸色有些潮红,他长呼一口气,活动了一下身体,说道:

    “晚上你带他们出去聚个餐吧……另外,我们四月份去漂亮国参加MRS会议,也要记得准备一下行李,带一些必备的物品,比如转换电压的插座之类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