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范文堂坐定后,魏兴思朝他说道:“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同时,魏老师把范文堂的纸质简历随手递给了许秋,示意许秋查看。 范文堂虽然看起来有些拘谨,但交流起来还是比较自信的,可能是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我来自东伐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功能材料,陶瓷复合材料微结构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导师是蒲成中教授……” “我在硕士期间一共发表过两篇一作文章,一篇是AFM,一篇是ACSAMI,还有一篇二作文章,发表在了JMCA上,另外还有三篇SCI二区的三作四作的文章……” 魏兴思点点头,说道:“简单介绍一下你做的工作。” 范文堂侃侃而谈道:“在AFM工作中,我综述了……” 许秋在旁边一边听范文堂介绍,一边看对方的简历,顺带还用系统扫了一下范文堂的各项技能熟练度。 然后,许秋发现其中有一项是五阶10%,其他大多数技能也都是四阶50%以上的。 硕士期间能把熟练度刷到五阶的,说明大概率不是水货,像学姐,咳…… 范文堂讲述的内容,在简历上也都有提到。 许秋大致看了看对方科研成果那一栏。 总的来说,他做的工作挺杂,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AFM综述写的是关于光功能材料的,ACSAMI做的是陶瓷复合材料微结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还有一篇二作的JMCA是关于半导体纤维的。 不过,话说回来,在东伐大学读硕士,能有这种成果,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而且,许秋推测范文堂的硕士导师蒲成中,多半是个大佬。 因为如果导师不给力的话,想要发这么多文章,还是跨领域的,几乎不可能。 毕竟,大多数硕士生既不是天才,也不是挂逼,他们才刚刚进入科研圈,两眼一抹黑,还是比较依靠导师帮助的。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许秋拿出手机,到东伐大学网站搜了搜“蒲成中”。 发现对方果然是个大佬,中科院“百人计划”,还有“杰青”的帽子,科研成果、发明专利也非常多。 从学术地位以及学术成果的产出上来看,蒲成中差不多和之前《无机功能材料》课程的授课老师,于冰教授相当。 看到这里,许秋突然有些好奇范文堂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原来的课题组。 按理说,在这种大课题组,范文堂都已经进去读硕士了,学术成果也不错,如果想继续深造,走科研的道路,直接转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换研究领域是需要成本的,硕博连读可以做到无缝衔接,节省下至少半年熟悉新领域的时间。 这其实也是硕博连读或者直博生的学习年限,要比先读硕士后读博士要少一年的原因,就是省在了不需要更换研究领域上。 而且,在研究生期间,如果真的想要往科研方向发展,而不是只混个文凭,那么最重要的还是看能不能发表足够多的文章。 这个时候,导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要远比学校高。 因为科研资源虽然有向头部集中的趋势,但这个趋势是基于头部的研究者或者说研究团队,而非头部的学校。 国家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大佬都分配到一所或者几所学校里,那不得打起来。 都是这里放几个,那里放几个的。 换言之,假如国内最顶尖的清北大学有10个大牛组,魔都综合大学可能差不多有8个左右大牛组,其他普通的985、211大学,每所学校估摸着也能占5个左右的大牛组。 同时,从科研经费的角度来说,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也没有那么大。 假如国内最顶尖的清北大学是100,魔都综合大学可能差不多有80左右,其他普通的985、211大学,每所学校估摸着也能占50左右。 资源之间虽然有所倾斜,但相对还是比较平均的。 而且,头部高校的资源虽然多,但是竞争压力也大。 这就导致能够卷进来的老师,多半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们一般不太愿意屈居人下。 最终,就会形成大课题组的数量比较少,主要以小课题组为主的格局。 比如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大课题组只有寥寥几个,其他几十个课题组都是单独一个老师一个组,各自为战,即使是一些没什么成果的副教授也不愿意依附他人,而是选择自己带硕士生研究。 一些普通的985、211高校,他们有一些科研能力没那么强的青椒,就会比较务实的选择依附“杰青”、“长江”或者院士,抱团形成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组,去专攻一个领域,而且基本上也能做到国内顶尖。 这种模式有些类似于专门的研究所,一个院士带着几个“长江”、“杰青”,再拉上一些普通的研究员(和教授同级),一起组建一个非常庞大的课题组,专攻某一个大的领域,比如魔都硅酸盐所。 这种“研究所”结构的大课题组,因为有大佬带队,所以组里通常资源比较丰富,比如能申请到上千万金额资助的重大项目,学生待遇一般也比较高。 甚至学生的工资能给到超过魔都的最低工资标准,达到5000、6000以上,而一般高校的课题组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当然,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研究所也有不少弊端。 一方面,进研究所,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于体制内就业,而非深造,研究所内部的管理相较于高校通常更为官僚化。 一个研究所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小王国”,所里带队的学科带头人近乎可以做到一言堂,层层定级,“官大一级压死人”。 另一方面,进了研究所相当于基本绑定了科研这条路,日后想要转行的难度会比较大。 像魔都综合大学毕业的应届研究生,哪怕是材料专业,也有机会转行跳到比如南山必胜客、杭城巴巴之类的互联网大厂,从事非技术岗位。 而研究所出来的,基本上没什么机会的,可能最多只能转行去去工业界了。 范文堂将自己的几篇主要工作一一介绍完毕,内容表达的非常清楚,说明这些工作大概率是他本人做的,哪怕想法不是他自己提的,至少也是主要的实验参与者和文章撰写者。 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 工作方面没什么大问题,接下来就是英语方面。 魏兴思之前大会上打印多了几份《自然·能源》文章,没有消耗完。 于是,他拿起来一份递给范文堂:“用英文读一下摘要,并翻译一遍。”这也算是科研圈里较为常规的测试英语的手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