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年轻人见状,笑道:“小道长是随便逛逛,还是有什么需求?” 游离摇摇头,继续缓缓扫视了一番,指着墙上的一幅《秋风秋雨愁煞秋心》帖,不动声色问道:“这幅字帖怎么卖?” 店家道:“没想到道长倒是个小行家,我也不蛮你,原帖据说早流入了皇宫内禁,这幅字帖虽是后人临摹之作,却也是数得上的精品,既然你也是一代书圣方尚君的同好,就算你铜钱八十贯好了。” “八十贯?”游离翻了个白眼。 店家又道:“六十贯,不能再多了。” 见游离视线转移到了其他的小物件上,便咬牙道:“五十两,再低就算了。” “敢问店家,你这店铺的日租金是多少?” 年轻店家一愣,回道:“一百灵,何故有此一问?” “既然每日有一百灵的租金,为什么这字帖你只收俗世的铜钱?” 店家挠挠头,笑呵呵道:“游戏之作而已,真要折算成灵石发卖,就只有挂在墙上吃灰的份了。何况,我在安化镇的吃穿用度都离不开铜钱,用不上灵石啊。” “原来这字帖出自你手啊。”游离暗道果然。 “惭愧惭愧。” “我身上现钱不多,三十贯,你若同意,我便要了。” 店家犹豫片刻,最终点头:“成交。今日首单,算是开张了。” 等到店家取下字帖装函时,游离看似随意道:“旁边那幅也是你临摹的?” 店家将装好木函推过来,答非所问道:“那个是我挂着镇店的,非卖品。” 游离故作惊讶道:“这幅《快雪时晴快哉亭》,难道真是方公的真迹?” 店家未作答,却是一脸神采,流露出来的意思很明确了。 “我能否走近些观摩观摩?”游离问道。 “可以,不过只准在一丈外远观。小道长你既能进得这个坊市,眼力自然是不同寻常的。” 游离抱拳,然后按照店家的指示,远远地端详起来。 方尚君,本名鉴,字尚君,曾是三百年前名闻天下的“书圣”,擅长行、草二书。不过,其摹写的道家云篆字帖极具符道真意,最是山上山下的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热捧。 由于时值大争之世,方鉴一生的行藏外界所知甚少,只有少数的几本文人笔记中略有提及。据传,他一生活跃于江南一带,与诸多道门高真过从甚密,不然也不会传下十余幅“云篆帖”。 随着书名远播,他却在壮年时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中,成为历史之谜。其后数十年,陈国一位致仕告老的史官,在其《南史钩沉》一书中曾有一笔带过:“方君鉴者,陈国通州人氏,余之同乡前贤也,以书名世,后皈道门隐宗。” 两百年多来,众说纷纭,对这位“书圣”的下落莫衷一是。 然而,外界所不知道的是,方鉴不但确如《南史钩沉》中所言,皈依了道门隐宗一脉,而且凭借出色的符道天赋,修得了自己的道号:“心抟。” 没错,外人不知道,游离作为玄真门嫡传,自然对自家师祖的生平知之甚详。 此刻,在这个不过方丈之地的小店铺内,竟然就挂着一幅自家师祖为数不多的传世真迹!哪怕是行书帖,而不是那为修行界追捧的“云篆帖”,也值得游离想办法拿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