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之后一阵气阀泄气的声音传来,那巨大的冲压机又缓缓的抬了起来。 而在冲压机上一个长度70多米,宽度6米的机身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你们看,机身部分我只需要一次就能成型,而且他的部件也是一样可以一次成型的,就这一步骤我就能省去大量的焊接时间。” 所以他说的两月一个人是的真的? 有了这个东西机身结构这方面确实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不对不对,这还只是机身结构这块,那电控这块可是个精细活,这个时间总是省不掉吧?” 葛洪连忙摇头试图让自己清醒过来。 “好吧好吧,那么接下来我带着大家把整套流程参观一下吧。” 说完两个巨大的机械臂从头顶伸出,抓住那个刚刚冲压出来的机身送到了下一道工序。 不像传统的飞机机身控制要靠大量的线路来连接,六代机的控制全是无线信号的传输。 十几个安装机器人,在机身的各个对应位置上都装上了无线感控器,之后更是抬出了一整个驾驶舱安装进了机头的位置。 除了驾驶舱,后面竟然没有一条线路,整个飞机几百万的控制信号都是直接通过无线传输的形式从驾驶舱传递到后面去的。 “不是你这样不怕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发生干扰吗?万一有一个信号传递错误了或者一个传感器接收错了那下场都会说是机毁人亡啊?” 顾院长被刘鸿文大胆的设计吓得直冒冷汗。 国家确实研究过无线传输这条路,但是在现在通讯技术条件下,10000个信号传递过程中总会出现2到3个错误情况,这对精密仪器来说是致命的。 “顾爷爷,我这套传输的协议不是国家现在使用的协议,这套协议能够保证感控器在1亿个以下错误的概率是0。” 说完刘鸿文继续带着众人赶往下一个工序。 还抽空把机翼,机尾,座舱等等零件全部安装上去。 之后就是引擎了,这套动力系统可是飞机灵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