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金秋的答卷-《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第(2/3)页

    “开始!“技术员一声令下,村民们把准备好的竹筐依次排开,开始小心翼翼地装填稻谷。

    称重进行得很慢,每一筐稻谷都要仔细去皮、称重、记录。苏瑶站在秤前,专注地看着秤杆的起伏。汗水顺着她的鬓角滑落,在衣领上洇开深色的痕迹,她却浑然不觉。老周蹲在一旁,烟袋锅早已熄灭,但他仍习惯性地叼在嘴里。二柱子紧张地搓着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秤杆。

    当最后一筐稻谷的重量被记录下来,技术员开始拨弄算盘。现场陷入一片寂静,只有算珠碰撞的“噼啪“声在晒场上清脆地回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把小小的算盘上,连孩子们都屏住了呼吸。

    “出来了!“技术员抬起头,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经过精确计算,平均亩产......一千零五十斤!“

    晒场上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老周激动得烟袋都掉在了地上,二柱子直接把草帽抛向了天空,苏婉更是忍不住红了眼眶,悄悄用衣袖擦拭着眼角。

    “一千零五十斤......“苏瑶喃喃重复着这个数字,眼前有些模糊。她想起育苗时那些不眠之夜,想起分蘖期的焦虑等待,想起除虫时的艰难抉择,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沉甸甸的收获。

    然而喜悦过后,新的工作接踵而至。晒干的稻谷要经过精挑细选,一部分留作明年的种子,一部分上交粮站,剩下的才是村民们的口粮。晒场上,村民们用最传统的风车扬谷,金黄的稻谷在风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这批稻谷的品质差异很大。“苏瑶在整理种子时发现了新的问题。她让苏婉把不同品质的稻谷分开存放,仔细记录每一批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长在田块边缘、日照更充足的稻谷,虽然穗型较小,但米粒更加晶莹剔透,煮出来的米饭也特别香糯。

    “这可能是个新发现。“她指着两堆不同的稻谷对苏婉说,“你看,生长环境的不同,不仅影响产量,还会改变稻米的品质特征。“

    这天晚上,苏瑶特意用新米煮了一锅饭。米饭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特有的清香飘散在整个院子里。当锅盖掀开的那一刻,饱满的米粒在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引得围观的村民们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来,大家都尝尝。“苏瑶给每个人盛了满满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老周细细咀嚼着,连连点头:“好米,真是好米!米粒饱满,口感软糯,还带着淡淡的甜味,比我在县城吃过的东北大米还要香。“

    二柱子已经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第一碗,一边添饭一边说:“这米吃起来真有嚼劲,越嚼越甜,我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米饭。“
    第(2/3)页